一、 工藝流程:
原油——脫膠(水洗)——脫酸(堿煉)——脫色(白土吸附)——脫臭——成品油
二、 主要設備:
中和鍋:用于酸煉、堿煉和水洗;
脫色鍋:用漂白油脂及脫除色素;
脫臭塔:用于脫去油脂臭味;(不銹鋼制作)
導熱油爐:提供生產所需熱能,溫度達到280℃;
真空泵:提供脫色、脫臭所需的真空度、可達到755mmHg以上;
空壓機:吹干脫色白土;
壓濾機:過濾白土;
三、 機組操作說明:
<各種油脂操作條件有所不同,僅供參考 >
(一) 開車前的準備:
1、 毛油化驗,測定酸價及色澤,有條件的在化驗室中做小樣試驗;
2、 接通冷卻水;
3、 準備白土、堿(NaOH)、煤;
4、 接通電源;
5、 檢查真空泵、空壓機、壓濾機、導熱油泵是否正常;
6、 每次更換導熱油,必須在98℃左右加熱5小時,高位槽若無水蒸氣溢出,可以緩慢加到280℃。
(二)堿煉操作法:
1、 開車:
點燃導熱爐,導熱油溫控制在98℃左右,啟動真空泵,正常后待用;
2、 間歇精煉操作全過程為:進油→升溫→酸煉→堿煉→水洗2~3次→干燥脫水,總時間為24小時左右。
堿煉操作法按加堿濃度與油溫的不同,分為低溫濃堿法<初溫20~30℃,堿濃度為20~30Be>與高溫淡堿法<初溫75℃,堿濃度為10~16Be>兩種,前者應用極普遍,后者主要適用于酸價低,色澤淺而雜質少的毛油。
Ⅰ.低溫濃堿法操作:
調整油溫20~30℃,然后將20~30Be的堿液在5~10分鐘內加完并在60轉/分的條件下攪拌約20~60分鐘,觀察反應后的皂粒形成分離狀況開始慢慢升溫,每分鐘約升高1℃,當溫度達到60℃時,停止攪拌,開始靜止使皂腳沉降,一般需6~8小時,然后放出皂腳。
Ⅱ.高溫淡堿法操作:
首先按毛油酸價確定加堿濃度<參見下表>,計算加堿量和加水量,當酸價低于5時,每一個單位酸價,每噸油加水總量為23公斤,酸價5以上時,不超過油重的12%,超堿僅為0.005~0.002%。
毛油酸價 | <3 | 3~5 | 5~7 | 7~10 | >10 |
堿濃度Be | 10 | 11 | 12 | 14 | 16 |
操作時先將毛油攪拌均勻,升溫至70~75℃稀鹽水或磷酸(濃度90%)<用量為0.1%>,待出現微粒時,再加堿,繼續攪拌40~50分鐘,并升溫到90~95℃,當皂粒明顯析出時停止攪拌,靜止2~3小時后放皂腳。
Ⅲ.水洗:
放出皂腳后,油脂進一步升溫至90℃,然后加入熱水進行水洗,攪拌。水溫應大于油溫5~10℃左右,水溫過低容易乳化。水加完后繼續攪拌5分鐘,然后靜置沉淀4小時,放出皂水,反復水洗2~3次,視清油質量而定。水洗清油慢慢進行升溫至105℃,攪拌脫水1小時,水洗清油也可直接吸入脫色鍋真空干燥30分鐘即可。
(三)脫色操作法:
1、 開啟真空泵,真空度≥700mmHg
先將水洗后的堿煉油吸入脫色鍋,邊攪拌,邊升溫達到90℃,再攪拌30分鐘,使水份降到0.1%以下,然后吸入少量脫色劑<白土、活性炭>,添加量視油色而定,一般油量2~4%,攪拌30分鐘,降溫至70℃后,用壓縮空氣壓到濾油機進行白土油分離,得到脫色油。
(四)脫臭操作法:
脫色油由真空泵吸入脫臭塔,在真空度達到755mmHg以上時,開始蒸餾同時脫臭計時;
1、 脫臭溫度:240℃/755mmHg~260℃/759mmHg;
2、 脫臭真空度:755mmHg以上;
3、 整個計時過程必須水蒸汽蒸餾;
4、 脫臭完成后,繼續在真空狀態下開啟屏蔽泵,將油抽入換熱器冷卻,待油溫降至40~80℃左右時入成品油罐,取樣檢驗合格后,罐桶包裝,完成二級油生產過程。
五、注意事項:
1、 每次更換導熱油后,導熱油爐一定要在90℃左右保溫循環5小時以上。
2、 中和鍋及脫色脫臭設備,熱能使用必須進行合理的分配及調節。脫臭時,必須保證脫臭溫在240~260℃,其它設備主要靠閥門調節平衡。
3、 檢修后,凡是導熱管路墊片必須使用石墨墊片,更換閥門必須采用高溫閥門。
4、 導熱油爐點火前,必須先啟動導熱油泵,導熱油爐?;鸷?,導熱油泵必須繼續運轉,待導熱油溫降到100℃以下時,才能關閉導熱油泵。
禁止無導熱油點火生爐;禁止導熱油泵不運轉時點火生爐。
河南中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版權所有